中文小说网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言情恐怖灵异历史军事网游穿越科幻侦探传奇竞技女生文学
  复制阅读地址 您的位置: 中文小说网 >> 传奇 >> 新鱼玄机传奇介绍页 >> 新鱼玄机传奇列表页 >> 第四十八章 非常规手段入后唐

《新鱼玄机传奇》 第四十八章 非常规手段入后唐 作者:向哲  txt下载  章节列表  繁體中文



第四十八章 非常规手段入后唐
  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四月,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牙城南面修筑祭祀用的坛宇。二十五日,晋王登上祭坛,祭告上帝,随即登皇帝宝位,国号为大唐。十月份,以后梁主朱友贞的死为标志,后梁亡。
  这一年十一月,后唐帝从大梁出发。十二月,到达洛阳。后唐皇李存勖,为了使自己与唐王朝名符其实,到处招募前朝宫人。大约是同光二年(924)春,和凝以太监名义,献《香奁集》进入宫中。其《宫词百首》云:“宫内不知今日几,自来阶下数尧蓂。”诗中“尧蓂”,相传是帝尧阶前所生的瑞草。此草每月朔日生一荚,至月半,积至十五荚。十六日起,日落一荚,月末而尽 。由于当时没有日历,就以此法来计算进宫时间。据此判断,和凝进宫大约有月余时间。此时,和凝被宫女相邀,到楼上观赏老人星。
  和凝解释说:“老人星是吉星。它的出现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征兆。此乃吾国吾民之福啊! ”
  宫女们也随声附合说:“公公所言极是,逢一届明主不容易,只是担心怎样才能使这天下太平的时日长久一些呢?”
  和凝说:“明主还须良臣辅佐,太平时日才能得以长久。自古以来君王即位,就会征召隐逸之士咨询,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隐逸之士在局外,对国家形势的看法往往比较真实可靠。殷商汤即位,曾召宰相傅说辅佐,而傅说就曾隐逸于傅岩(今平陆县)。另外,辅佐明君还需要朱云式的人物直谏。朱云是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当时他奏请汉成帝斩杀奸臣安昌侯张禹(成帝的师傅)。成帝大怒,就想杀掉朱云,朱云便折断殿槛(殿堂上栏杆)。后来成帝觉悟,就命令保留折坏的殿槛,用来表彰直臣。”
  宫女们说:“该怎样才能让皇上(李存勖)知道这些事呢?”
  和凝说:“只有靠你们啊!你们是最有机会接近皇上人,可以找机会一点一点地透露给他听。”
  于是,宫女们就安排在皇上就寝前问安时说:“主上还应梦傅岩”
  当皇上在庭院内散步时说:“皆言明主垂衣理,不假朱云傍槛来。”
  皇上奇怪,这些目不识丁的宫女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的事,就召来询问,宫女们只得如实讲来。皇上便任命和凝为内务总管。
  和凝于是就“鱼犀月掌夜通头,自著盘莺锦臂鞲。”“清旦司天台进状,夜来晴霁泰阶平。”即清晨整理尚书省呈上的文书,夜晚守卫着皇宫的安全,忙了个一塌糊涂。在这段时间里根本就没有机会吟诗,抽空写了这么个日记式的《宫词百首》,也不枉宫中一场 。
  那可真是一个总管,除上述工作之外,清明节禁烟赐火、朝元献寿、夜盘承露、銮舆观稼的事都归她管。所以,她自认为是“东方朔”,“班定千牛立受宣,佩刀搢笏凤墀前。”以后定能成“和羹作砺才”。
  终于有一日,皇上召她“视草词臣直玉堂”,问道:“你对当前形势怎么看?”
  和凝说:“自皇上即位以来,南闽、吴越、南楚皆系本朝所封,各自为镇不必待言,荆、岐时下已附首称臣,蜀中疲弱,拿下它似囊中探物,可说是天下初定。吾皇外抚似乎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功夫主要在内治上。”至于怎么“内治”和凝接受了在蜀时直言谏告的教训,却不予明言,以避免招致麻烦。事实上后唐朝廷纵容伶人干预朝政、吏治不严无律的弊端已经显现。
  皇上见和凝对国家形势了如指明掌,便大加赞赏:“想不到吾朝内侍中都有如此贤明的治国之才,吾朝幸甚,吾国吾民幸甚。现本皇赐你为明殿学士,赐皇袍一件,以资鼓励。”此即《宫词》所言:“对来新赐锦袍香”。
  和凝赶紧接过跪拜:“吾皇万岁,万万岁。”
  此后,和凝就在朝中“欲封丹诏紫泥香,朱篆龙文御印光。”、“汗涣丝纶出丹禁,便从天上凤衔将。”专门为皇上拟诏写诣。
  后来,正如和凝所言,从后唐出兵到攻克前蜀国,只用了七十天时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底,前蜀主身穿白衣,口里含玉璧,手牵羊,草绳缠头。百官们穿丧服,光脚,拉着空棺,大声号哭着等待后唐大将的受降。后唐大将接受了前蜀主的玉璧,头上的草绳,烧掉空棺,按照后唐帝的旨意,免除其罪过,处以释放。前蜀亡。
  大概在唐庄宗四年(926),据《宫词》:“兰省初除傅粉郎,静端霜简入鸳行(翰林院)。”和凝入为翰林学士。当时82岁的她“傅粉”是真,为“郎”是假。当上翰林学士后,她决心“采访宁遗草泽人,诏搜无不降蒲轮。”、“集贤殿里开炉冶,待把黄金铸重臣。”即为朝廷寻访贤士,遍选良才。
  由于工作的关系,和凝经常要到秘书省阅读书籍,或查阅资料。一日,和凝在编撰诗集时,把自己以前的诗作抄录于诗卷中,当抄录到《悔恨》时,遂回想起咸通年间“戕婢”旧事,绿翘的音容笑貌随即出现在她的眼前,一时间又是百感交集,苦不堪言,悔恨交加,泪流满面。遂写下《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香奁集》)
  缉缀小诗钞卷里,寻思闲事到心头。自吟自泣无人会,肠断蓬山(秘书省别称)第一流。
  诗中所涉“闲事”与(韦庄)《悔恨》中“闲事”一样,所指就是咸通“戕婢”旧事。如果说她在《悔恨》中叙每思“闲事”是“千休(悲)万休”,那么,在该诗中寻思“闲事”同样也是“肠断(极度悲痛)第一流”。因为,这种感受只有当事人才能体验得到。
  在翰林院,和凝与同为翰林学士的冯道相识。冯道(882—954),字可道,灜州(今河北河间)人。他好学能文,闲暇时亦喜披诵吟讽,开始时与和凝很谈得来。由于和凝所报年龄要小于冯道十六岁,所以,与冯道在一起的时候时不时地要做出请教师长的姿态。有一次,他们在议论朝政的时候,和凝向他表示了对后唐庄宗厚待宦官、优伶(戏子),薄待功臣、贪玩逸伤民财、纳侍妾、信邪术做法的担忧,并据之表达了对自己前程的忧虑。在这一阶段朝廷所发生事具体如下:
  一,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后唐帝颁布了:“宦官不应在外面居留,前朝宦官以及各道监军和私人家里所养的人,不论贵贱,一律遣送回朝廷。”之敕。宦官从此成为皇上心腹,干预朝政,甚至凌驾主帅之上。这等于宣布从贞元十二年(796)德宗以窦文场 、霍仙鸣两名宦官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起,至昭宗天复三年(903),汴宋节度使朱全忠拥兵迫昭宗从凤翔还京,尽诛朝内外宦官止,一百多年以来朝廷反宦官专权的斗争成果毁于一旦。等于是恢复了旧制,自取灭亡。
  二,封伶人周匝为刺史,亲军中跟随后唐帝转战南北而未被封侯的人对此无不愤怒叹息。
  三,对薛昭文有关抚兵慰贫,避免扰民的建议不予采纳。反而听信宦官邪说,大肆扩充侍妾和宫女。
  四,后唐帝游玩打猎,纵容随从践踏庄稼,为合围野兽损折士兵。
  五,以自身利益为重,如为避暑不惜耗费巨资扩建皇宫;视察修筑坤陵不利杖杀忠良罗贯。
  冯道以师长自居对和凝的担忧自然要问有所答,其《天道》曰: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其意思就是说,自己只管做“好事”,不要预测前程,天命自有公道。这一任皇上不行,还有下一任。当然,他所说的“好事”只能是不顾国家人民利益的自保之策。
  并以其《偶作》表述了其独特的立身之道: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从这两首诗中可看出,冯道立身之道的核心就是持“善”心做“善”事。如果说前述是对人思、行两方面的规定的话,那么其《舌》则用: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对为人如何控制“言”作了明确的阐述。很明显,这种“无为”(实际是明哲保身的不作为)思想与和凝所持“主上还应梦傅岩”,“不假朱云傍槛来。”的政治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和凝自然不能与之苟同,但主观上又不愿对“师长”的错误观念进行争论,因此,她试图用事实来证明和纠正冯道的非正确观念。
  和凝违心地笑着答道:“吾今果逢(冯的谐音)道,真可谓:‘可道(指冯道之名),非常道。’也。”
  冯道听后大笑说:“此乃笑谈耳,不足为信,不足为信。”
  由于与和凝接触较多,冯道发现小于自己十六岁的和凝有时乍看上去步态蹒跚、迟钝缓慢,有些老态龙钟的样子,便对和凝的年龄有所怀疑,他急切地想知道,这粉妆下面到底是一张怎样的脸面。就悄悄地问和凝的仆人说:“你家主人到底多大年纪了?他性格温和,行动迟缓,倒像是一位耄耋老者。”
  仆人答:“哪里的话!他只有二十七岁,走路稳当着呢,我怎么没看出来。”
  仆人回去后又将此话告诉给了和凝,和凝自然心知肚明。于是,就要设法挽回这种不良影响,若被旁人戳穿后,官当不成事小,丢了性命划不来。于是,有一日特意到冯道家里去拜访,寒喧过后,和凝突然问道:“冯大人,你买的这个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冯道抬起右脚来,说:“不多,九百文。”
  和凝不等他说完就跳起来,大声训斥仆人道:“你这蠢货,冯大人买的靴子和你给我买的那双靴子一样,你竟然花了一千八百文?还夹得我脚痛。”
  和凝说完还揪住仆人要打,冯道见状站起来又指了指左脚说:“和大人先别急,这只也是九百文。”
  这件事传出来后,和凝的急性子算出了名,及时地纠正了外面关于她“动作迟缓,老态龙钟”的说法。
  但对于和凝的年龄,冯道仍心存疑问,他又说道:“看来和先生果真是年轻气盛,不过,贵著《香奁集》多以女子思远为主,若除去香草美人之喻,倒像是有所亲历的脂粉之作,遂使吾辈须眉读来,顿生怜香惜玉之心。”
  和凝当然知晓冯道之意,她说:“先生误会了,《香奁集》原本韩偓所作。吾皇喜好曲词,为讨好皇上,鄙人只是拿来借花献佛罢了。”
  冯道得此话后,也不再问,和凝也就此告辞。
  后唐庄宗四年(926)四月,正如和凝事前所料,后唐庄宗果然因内乱被害。百官多次送上书札请求魏王李嗣源监国,李嗣源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进入兴圣宫,接受百官按次序的拜见。四月下旬,魏王李嗣源穿着用粗麻布做的重丧服,在棺材前面即皇帝位。
  天成三年(928)和凝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十一月份,就第二年的祭祀工作,奏曰:“应补斋郎并须引验正身,以防伪滥。旧例,使廕一任官补一人,今后改官须转品即可,如无子,许以亲侄继限,念书十卷,试可则补。”
  斋郎是为皇帝祭祀宗庙、郊社的办事人。这类办事的人老了,干不动了怎么办?在唐代前期是要经过六至八考,才可参加铨选 。文宗时,斋郎冒名顶替已是普遍现象,朝廷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御史台严加点检,“如有替代非正身者,当时禁身推问闻奏,当重科惩。既责躬亲,须议优奖,其斋郎委中书门下商量,量与减选 ”。这种情况到了五代时期就更为严重,和凝再一次将此问题提到桌面上,不仅事属必然,且改变了以往对替代者“当重科惩”的办法,反而持宽容态度,大家都是出来混事的,不容易嘛!不过,那也得有真才实学才行,否则的话,影响了“工作”仍是要受“失察”之惩的。所以,其附加条件也是蛮苛刻的,那就是“念书十卷,试可则补”即读书十本,再考试通过方可。当然,这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讲倒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皇上说:“准奏!不过,这件事不是让其他人来干吧!你从现在起到刑部去,任刑部员外郎。那里更需要你。”
  和凝也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工作狂,到了刑部后,立即投入到十分辛苦的查案办案工作中去。在办案的过程中,她深刻地体会到,冤假错案对百姓的危害最大。于是,与她的儿子一起,将办案的卷宗材料整理出一本书名为《疑狱集》的著作。《疑狱集·序》开篇就强调了狱者的重要性:“狱者天下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说明了编辑此书的目的就是使“鞠狱之吏不患其处事不当,每患其用心之不公,不患其用心之不公,每患其立见之不明,苟其仁足以守明,足以烛刚,足以断狱,无余憾矣。”这本书书中收集了许多情节复杂、争讼难决最终获得了正确处理的案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学著作。对古今相关人员办案具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此后,和凝又被转主客郎中兼权知贡举,春闱开科取士放榜时,一反其他人一往“设棘于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的做法,遂使得“彻棘启门,是日寂无喧者”。即由于她所主持的科举考试,公开,公正,公平。所以,没有一个人在贡院门前闹事,当时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得人”,即称当时所录才名之士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在此年所录进士中,和凝最看中一个名叫范质的人,认为他有宰相之才,将来一定会继承自己而当宰相。后人称之为“传衣钵”。
  那么,范质后来是否如和凝所预言,当上了宰相,和凝后来又干了些什么,请见下章分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目录